专业介绍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四年制本科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发挥工科优势,体现铁路特色,根据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构建了体现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专业动手能力特色明显。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能从事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研究与开发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制图、水力学、泵与泵站、水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水处理微生物学、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质工程、水工程施工、建筑给排水、给排水管道系统等。
环境工程 四年制本科
环境工程专业成立于1984年,是甘肃乃至全国开办最早的专业之一。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授权,成为全国第一批拥有环境工程硕士授予权的学科,2003年具备博士授予权。目前该学科是铁道部和甘肃省重点学科,拥有环境工程测试中心铁道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交通储运扬尘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环境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在全国,特别是西北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经过将近30年的专业建设和发展,环境工程专业已经形成了一支完整的、高效的教学、科研团队,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实践教学环节方面工科特色鲜明。近两年承担国家水污染控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意大利国际合作等科研项目数10余项,在水污染治理、环境监测、环境规划及环境评价等方面,成绩突出。现有职教师15人,博士生导师1人, 硕士生导师1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95%。
毕业生具备水、气、声、固体**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环境规划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进行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及运营管理能力,制定环境规划和进行环境管理的能力,以及环境工程方面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能力。可从事规划、施工、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的工作。
主干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环境微生物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处理处置工程、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环境评价、地下水污染与治理、环境规划与管理等。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 四年制本科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成立于1988年。现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有美的空调陕甘宁青培训基地。2011年,该专业通过了住建部组织的专业教育评估。近两年承担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省部级课题6项,发明专利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 在长大隧道通风防灾(火)、地源热泵、蒸发冷却空调技术方面,成绩突出。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实践教学环节方面工科特色鲜明,建环2002级2班曾获“全国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现有教师12人,其中硕士生导师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83%。
毕业生能够从事与建筑环境与设备相关的管理、教学、研究、产品开发和生产、产品推广和销售、工程咨询和设计、工程安装和监理、环境检测和调试、系统运行管理和维护等工作。
主干课程:机械设计基础、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建筑环境学、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流体输配管网、暖通空调、供热工程、制冷技术、锅炉及锅炉房设备、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建筑环境测试技术、建筑给排水、自动控制原理、建筑电气等。
环境科学 四年制本科
环境科学专业成立于2002年, 2000年开始硕士专业招生,201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甘肃省环境科学与技术实验示范中心。近几年承担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项目1项。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甘肃省“环境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甘肃省教育厅级教学成果奖3项。1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和甘肃省教学名师,2人被评为甘肃省教育厅青年教师成才奖。出版专著12部,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论文40多篇。现有教师1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人,占50%。
毕业生可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环境科学的教学与科研、环境监测、生态保护、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污染治理与修复等工作。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态学、自然地理学、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生物学、环境工程学、环境地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土壤学、环境毒理学等。
生态学 研究生专业
生态学硕士点是在环境科学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学科领域,于2006年获得硕士授予权。本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强、应用广泛的综合性学科,突出了生态科学与环境科学的密切关系,重点在生态学基本原理及其在生态工程和环境保护实践中的应用方法。主要包括污染生态学、环境生态学和植物生态学三个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环境生态与植物生态、污染生态、生态经济与环境评价
市政工程 研究生专业
市政工程专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城镇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国家高科技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该专业具有理论性强、综合性强、应用广泛的工程学科特色。本专业是以高等流体力学、水处理化学、计算流体力学、水工程系统为基础,以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为主要工具,研究与市政工程相关的城市与工业供水、污(废)水处理、给排水工程系统及其优化、城镇水资源利用与规划、城市垃圾处理与处置等理论和工程技术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
研究方向:废水处理与资源化理论与技术,给水处理工艺理论与技术,给排水工程系统及其优化,建筑给排水理论与技术,城市规划与人居环境。
交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究生专业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是土木工程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以工程热力学、传热传质学、流体力学为基础,应用计算传热学、计算流体力学、自动控制原理及计算机等技术,从事以人工环境研究与控制领域为主体的、与能源、环境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建模、分析、计算、应用技术及系统设备、优化设计和节能环保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开发等。
研究方向:供热与热能利用技术,通风除尘技术,空气调节,制冷技术,太阳能利用等。
水文学及水资源 研究生专业
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循环、时空分布和运动规律的科学,而 水资源学是研究水资源的形成、运移和转化的规律,以及它的涵养、形成、利用和管理的学科。
本学科包括以下研究方向:(1)水文循环的物理机制(水循环物理过程);(2)水文循环陆面过程;(3)环境水文学(水文过程中的物质迁移扩散理论);(4)水文随机理论(统计水文学);(5)水资源优化配置管理,及污水资源化;(6)水资源保护与利用;(7)地下水污染物质运移机制与污染控制;(8)生态水文学与生态需水理论。
环境科学 研究生专业
环境科学以人类生存环境为研究对象,探索环境的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对生命的影响的作用机理,以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致力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与环境的合理调控和环境的保护与改善,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有效的措施,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持续发展。
本专业目前主要有三个研究方向:环境化学、环境生态学、环境经济学。环境化学:主要研究化学污染物在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中的形成、迁移和转化过程;控制污染的化学机制和工艺技术中的基础性化学问题。环境生态学:主要研究污染生态学,环境污染的生物生态修复,植物生态学以及环境生物毒理学。环境经济学:主要研究环境资源价值与费用效益分析、环境损害与效益的价值评估、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环境经济政策等。
环境工程 研究生专业
环境工程是研究人类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一门学科。兰州交通大学环境工程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最早批准设立的硕士学位授予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现为省、部级重点学科,是铁道部和西北地区最早具有行业、地域优势的学科,具有较强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工程开发实力。环境工程专业以环境工程博士点为依托,培养具有坚毅的品格、系统的基础理论、扎实的专业功底、很强工程能力的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