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其前身为成立于1925的交通大学唐山学校土木工程科市政工程门,1953年发展为唐山铁道学院铁道建筑系给排水专门化,1958年由唐山铁道学院铁道建筑系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整体迁至兰州。 
 经过80余年的发展,学院的办学规模稳步扩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现有4个系、2个教研室、7个研究所、2个研究中心、1个工程设计所、4个实验室和1个实验中心。拥有“寒旱地区水资源综合利用”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两个国家级科研平台,铁道部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污水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环境科学与技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三个省部级科研教学平台。
 学院现有教职工92人,专任教师70人,其中教授15人,副高级以上职称27人,博士17人,硕士以上学历占92.8%,国内外兼职、客座教授24位;有全日制各类学生194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5人,硕士研究生230人,本科生1699人。学院建筑面积9611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279万元;学院资料室现有中文图书6000余册、外文原版图书165册,期刊杂志105种。
 学院十分重视专业和学科学位建设。本科由1925年土木工程科市政工程门发展为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环境科学四个本科专业。1984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环境工程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后陆续增设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环境科学、生态学、水文与水资源、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环境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市政工程和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设立了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市政工程和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使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和环境科学四个专业形成了集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为系统的“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市政工程和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二级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为甘肃省重点专业。2007年,给水排水工程专业通过了建设部组织的全国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并于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近两年,学院共承担纵横向课题200余项,科研经费达2400多万元。7项科研及教学成果获国家、建设部、铁道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及甘肃省等省部级奖项,共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3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5部。
 学院目前拥有水环境监测计量认证证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和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资质证书,对外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市政和环境工程设计、环境监测和水土保持等方面的服务。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相继邀请国内及美国、俄罗斯、乌克兰、瑞典、日本、澳大利亚、英国、荷兰等国的专家学者来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定期委派教师赴美国、英国、瑞典、日本等国进行学术访问,并与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土木建造与环境工程系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以“2+2”模式联合培养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与日本岐阜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协议关系,选派市政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研究生到该校流域水环境精英培训基地进行培养。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历经八十多个春秋,可谓桃李芬芳,硕果累累。培养了深圳万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石、北京桑德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文一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水污染控制技术首席科学家周岳溪、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赵伟民、日本岐阜大学工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富生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杰出校友。
 今天的环境学院,将继续以“培养专业人才,保护碧水蓝天”为宗旨,为创建“西部领先,国内知名”的特色专业,培养我国环境保护和治理等方面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努力奋斗。
 热烈欢迎一切有志于献身环保事业的优秀人才和热血青年加盟环境学院